中国甲基硅氧烷发展现状综述
一、概述
有机硅材料是具有无机(Si-O)/有机(Si-C)杂化结构、分子结构与功能基可设计、具备优异综合特性的一类新型合成材料,在耐温性能、耐候性能、电气性能、耐辐射性、表面性能、可修复性、安全环保性(低可燃性、低毒无味、生理惰性、人体友好等)等方面都呈现出优异特性,其表现出的性能和作用是许多领域和现代科技不可替代的高性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电力电气、新能源、现代交通、消费电子、建筑工程、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医疗卫生、农业水利、环境保护、机械、食品、室内装修、日化和个人护理用品等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硅材料也是发展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关键配套材料,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机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经过了“十二五”和“十三五”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在工程技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及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已建成从基础原材料、有机硅单体、中间体到各类终端产品生产,从有机硅教学、科研、工程化开发设计、加工助剂、专用设备、分析检测、自动控制、仓储物流、安全环保等相关产业配套齐全的有机硅工业体系。
有机硅单体,或者由单体进一步合成的初级形态硅氧烷,是有机硅工业最基础的原料。截止2021年底,中国境内甲基硅氧烷产能和产量均超过全球总量的60%,消费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且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境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将超过600万吨/年,占全球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的70%以上。但从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出口现状分析,高端有机硅产品仍依赖进口,大而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与产量持续上升
“十三五”期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产量及负荷率均持续增长,我国境内有机硅产品优势愈加明显,替代进口趋势显著。
(一)产能2012-2021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持续增长(见图1),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6.3%,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8.0%。2021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381万吨/年,同比增长率15.28%,约占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的61.6%。
图1 中国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变化
(二)产量2012-2021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量持续增加(见图2),近10年复合增长率10.26%,近5年复合增长率8.9%。2021年中国有机硅硅氧烷产量达到159万吨,同比增长率18.83%。
图2 中国硅氧烷产量变化
(三)负荷率2016-2020年中国有机硅单体装置负荷率持续上升(见图3),2021年负荷率高达近90%。
图3 中国硅氧烷产能、产量及负荷率
(四)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增长趋势简析
1. “十四五”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增长趋势延续
2021年美国迈图(MomentivePerformanceMaterials)关闭了位于纽约沃特福德(Waterford)的有机硅工厂,境外有机硅产能减少到约118.6万吨/年(硅氧烷计)。
2021年底、2022年初已建成投料的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扩建30万吨/年单体项目、云能硅材新建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一期)、内蒙古恒星化学新建20万吨/年单体项目全部达产后,中国境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将达到451万吨 /年,约占全球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的65.5%。
据统计,中国境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企业共13家(含外资企业),其中6家企业正在扩建、技改,涉及产能近140万吨/年。根据公开信息报道,中国境内至少还有15家企业拟扩建、新建(指新进入者)有机硅甲基单体装置,其中拟扩建产能近300万吨,预计“十四五”末,中国境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将超过600万吨/年,约占全球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的70%以上。
2. 有机硅单体快速增长的利弊权衡
一方面,近几年有机硅上游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对下游应用行业的冲击非常大,不利于有机硅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机硅单体快速扩产,有利于平衡市场,既能满足各行各业对有机硅产品的迫切需求,也能促进有机硅行业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有机硅单体的投资热情高涨,新增和改扩建持续快速增长,存在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应该引起单体企业的关注,把控好风险,同时加强创新研究和有机硅下游高性能产品技术的开发。
三、中国有机硅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2008年以前,中国有机硅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此后,随着国内产能的快速扩张,国内有机硅技术工艺逐步成熟,国产有机硅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有机硅工业国产化进程快速推进,有机硅产品进口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替代进口效应显著。与此同时,随着世界有机硅产能向中国国内的转移,本土优势企业亦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我国有机硅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
我国初级形态硅氧烷(税则号:3 39100000)进出口产品主要包括DMC、D4、硅油、生胶、液体硅橡胶(LSR)、混炼硅橡胶、密封胶、107胶等。
(一)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2-2021年10年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数量波动不大,基本持平,出口数量持续上升。
1、进口2012-2021年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量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变化不大的特点(见图4),复合增长率0.00%;但是2021相比2020年同比减少11.77%。
2、出口2012-2021年间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量持续上升,复合增长率16.37%(见图4),近5年复合增长率15.37%,特别是近两年出口量猛增,2020年和2021年平均出口量比2019年增长38.22%,2021年同比增长54.81%。
图4 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出口量
3、净出口2014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首次实现净出口,之后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净出口数量持续上升(见图5),2017年-2021年近5复合增长率27.27%。2020年和2021年平均净出口量比2019年增长90.56%以上,2021年较2020年增长165.93%。
图5 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净出口量(万吨)
4、预计有机硅产品出口量将会持续增长
由于“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国内外疫情因素影响和海外企业生产有机硅成本较高等因素,近年来国外有机硅单体产能有陆续退出的可能,预计有机硅产品出口量将会持续增长。
四、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
(一)近10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金额变化趋势与进口量保持一致。2021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额为9.28亿美元(见图6),同比增长13.84%。2012-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金额略有上升,复合增长率2.40%。
(二)近10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金额变化趋势与出口量保持一致(见图6)。2012-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额持续上升,复合增长率14.91%;近5年复合增长率25.76%。2021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金额达到1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30%。2020年和2021年平均出口金额比2019年增长52.92%以上。
图6 初级形态硅氧烷进口、出口金额
(三)从进口平均单价分析,2012-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均价略有上升,复合增长率2.4%。其中2012-2018年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均价小幅上涨,2018年进口均价升至6687美元/吨,之后逐步下降, 2020年降到5389美元/吨,为近10年最低值(见图7);而2021年出口均价又升至6932美元/吨,同比增长28.63%。
(四)从出口平均单价分析,2012-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均价总体略有上升,复合增长率2.63%。其中2012-2018年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出口均价逐步下降,2016年出口均价下降到2803美元/吨,为近10年最低值(见图7),之后开始上升,2018年涨到到4176美元/吨,之后连续2年再次下降,而2021年出口均价大幅增长,达4219元/吨,为近10年最高,同比增长41.66%。
(五)2012-2021近10年我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均价比波动较大。其中2012-2016年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均价比持续上升,2016年均价比上升到2.18,达到峰值,之后波动下降,2018年下降到1.65,之后连续2年上升。2021年中国初级形态的硅氧烷进口均价与出口均价比(以下简称“均价比”)1.64,为近10年最低值(见图7),同比下降9.2%。
图7 初级形状硅氧烷进出口均价及均价比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进程中,中国有机硅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有机硅行业对新产品开发、应有领域的开拓力度逐年加大,同时一带一路、国内外疫情、海外企业生产有机硅成本较高等因素,预计中国有机硅产品的产量将持续大幅度增长。随着我国硅氧烷产能快速扩张和企业技术升级,我国硅氧烷低中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但高端产品、特别是有机硅终端高附加值产品仍需依赖进口,因此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新产品开发,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
更多相关数据及分析请参见中国氟硅行业运行简报(第5期)《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聚硅氧烷进出口数据分析报告》,同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积极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有机硅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20年11月。
【2】《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再上台阶》/《氟硅材料》2022年3月10日)。
【3】《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聚硅氧烷进出口数据分析报告》/中国氟硅行业运行简报(第5期),2022年2月。
有机硅专家委员会供稿